来源:本站 2025-05-24
5月23日下午,“国网智能杯”2025年山东省第十届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济南成功举办。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二级调研员孔海生、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鲁伟、省委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处副处长陈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产业处一级主任科员申红、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主席吴兴波、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副主席尹向群、山东电子学会理事长刘培德、山东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职工董事、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韩丽雅以及工会等有关同志出席了颁奖典礼。
王政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致辞。他指出,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助力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激发广大职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东坚持将工业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积极把握“数字赋能”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省总工会积极贯彻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联合省委网信办、团省委、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等单位,连续十年举办全省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精心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的优质平台,充分激发了企业、高校和制造行业职工的创新活力,营造了良好的职工创新环境,为坚定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韩丽雅在致辞中表示,制造业是国家的根本、强国的基础,智能制造(工业4.0)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化转型。本届大赛围绕智能制造的前沿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展现了参赛者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智能制造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
作为大赛的承办单位,山东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暘对大赛的筹备、组织、评审等环节进行了详尽汇报。她指出,学会连续十年承办山东省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并推出7100个优秀项目。大赛在筹备过程中,学会联合多方力量,精心制定比赛规则,并严格把控各个流程,以确保赛事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为提升比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学会邀请来自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了评审团队,对参赛项目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评审。
本届大赛自四月底启动报名,在保留原有的典型应用、解决方案两个赛道的基础上,新增电力专项和创新工作室两个赛道,共收到全省近600个报名项目。通过与参赛选手深入沟通及专家专业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8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81项,以及专项奖4项和优秀组织单位10家。作为今年新设立的两个赛道,从参赛数量和项目质量来看,创新工作室及电力赛道表现突出。新赛道的设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协同效应,电力专项赛道则大大调动了电力行业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成为激发内生动力和工匠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为我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储备了力量。
本次大赛以“一赛、一展、一分享”的形式举办,安排了智能制造创新成果展、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经验分享,以及颁奖典礼等重要环节,凸显了赛事的创新性与多元性。本届参赛及参展单位多样性特征尤为突出,不仅吸引了包括中国重汽、一汽大众、浪潮、海信、国网电力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还吸引了省内包括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与研究机构的协同研究项目;同时,诸如歌尔、海信、海尔、青岛啤酒、一汽通用等知名企业的项目也参与了激烈竞争;创新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则持续揭示着新质生产力的奥秘。
在创新发展经验分享环节,山东电子学会科技中心高国清主任为参赛单位进行了《科技向善·服务为桥·赋能科技服务新生态》的专题分享。她详细阐述了成果评价的重要性,强调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能够精准衡量科技成果的价值,为行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在团体标准方面,高国清主任指出,完善且符合实际需求的团体标准,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